【期刊信息】

Message

刊名:山东女子学院学报
主办:山东女子学院
主管:山东省教育厅
ISSN:1008-6838
CN:37-1477/D
影响因子:0.257778
被引频次:8389
期刊分类:高等教育

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朱德发的精神遗产:“发潜德之幽光”(5)

来源: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08-03

作者:网站采编

关键词:

【摘要】的生命价值根基,也是我生存的一个方式。真学者不只是把致力于学术研究当成生存方式或价值根基,更应该树立为学术而学术、为学问而治学的坚定信念
的生命价值根基,也是我生存的一个方式。真学者不只是把致力于学术研究当成生存方式或价值根基,更应该树立为学术而学术、为学问而治学的坚定信念。真学者要光明磊落、刚直不阿,既不怕受冷落也不怕遭围攻,为了探求学术真理哪怕献出学术生命也在所不惜。现在真学者太少啦,卖巧儿的、耍嘴的、抄袭的,搞假冒伪劣的学者还少吗?▲1999年,朱德发(左一)与严家炎、樊骏、孙玉石、杨洪承诸友在中国现代文学纪念馆合影。张丽军:请谈谈您的文学观和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考。朱德发:文学的特质就是人学,我一直在研究中探讨它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学,怎么样和人学联系到一起,人学在文学当中是怎么体现的。离开了这个问题,文学就讲不清楚了。我在学术上有这样几个关注点。一是对文学史的研究。作为现代文学的学者,必须有自己的史学建构,它体现了你的文学知识结构,批评水平,建构水平。从1978年参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到现代文学通鉴,我主编了十几部,每一部都有突破或者创新。《中国五四文学史》是断代史,这是第一部,现在也还是第一部。其次,在文学史书写的基础上研究文学史学,建构现代文学史学。第三是研究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关系,这里边有没有必然性,它内在的逻辑、机制、精神是我关注的。我一直不同意中国的现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发生了断裂、断层的观点。文学革命不能用政治革命的方式来进行比较研究。胡适讲的当文学按照自然规律向前演进的时候,它碰到了阻力,需要大家推一下,这个坎儿也就过了,这就是文学革命。第四,我重视文学大家的研究和对文学流派的研究。我的文学流派研究在90年代影响比较大,中国20世纪文学流派研究汇成一本专著。张丽军:您对于当代文学怎么看,对当下多元化写作的格局有什么看法?朱德发:我觉得当下写作所谓的多元化里面,总是缺乏大家。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需要一些特别大气的、能反映我们这个波澜壮阔时代的作品,恰恰这样的作品很少。19世纪俄罗斯文学,批判现实主义出现了很多大家。为什么我们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就不能出现大家呢?我们的历史提供了多么充盈丰富的题材。俄罗斯有托尔斯泰的《战争与和平》,咱们现在没有这样的作品,特别是反映八年抗战正面战场的没一部像样的作品。我觉得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深邃的东西是埋藏在底下的,作家不去发现,那靠谁去发现呢?作家就是要靠自己的感性、体验把生活中一些细节性、玄妙性的东西发掘出来,我们这些搞文学研究和评论的是发现不了的。现在正是应该出现大家、出现大评论家、大作品的时候。物质风一旦腐蚀了作家的灵魂、思想,他就不想在艺术上有大的追求了。搞大的作品,非得下苦工、下大力气不可,甚至要付出生命。就像当年曹雪芹写《红楼梦》一样,现在哪有这样的作家?所以说我还没看到大家。追忆朱德发:平生风义兼师友张清华,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,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,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。张清华:悼先师海内聚灵韵,蓬莱着仙山。岂有少年郎,不与诗书伴。半世行孤路,一生独盘桓。寻灯望五四,举火照人间。自由诚宝贵,厚德传诸远。著述百万言,弟子越三千。此晚吾师去,定居在桃源。永享安宁地,功德无量还。(于奔丧路上,泣书于北京南站。7月13日早6点。)张丽军,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张丽军:“朱家军”的传承与力量2006年,张丽军刚刚入职山师,前去拜访朱德发先生。他回忆道,当时朱德发热情鼓励他在学术上提升自己的能力,同时也关心他的家庭生活,是一位非常亲切的长者。张丽军向本刊记者介绍,多年来,朱德发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,在阁楼写作到十二点,对于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来说,“这种学术上的勤奋和坚持非常动人”,在张丽军看来,这也是一位学术大师的精神遗产。张丽军认为,朱德发在学术上是一位大师级人物,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面旗帜。作为五四文学研究的开创者,他提出了“中国现代文学史”学科概念,这打破了禁区,创新性地改变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之前被忽略的状况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朱德发创立了山东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第一个博士点,2007年,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创始人之一,朱德发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。从教近60年,朱德发的弟子满天下,不乏重要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,被称为学术的“朱家军”这也正是一位学术大师的传承和力量。赵启鹏:世界上最可爱的那个老头儿走了赵启鹏,山东女子学院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“老师”这两个字读起来,对我而言曾经是一件再开心不过的事情。因为,此词音落,总有一个威严浑厚、亲切温暖、带着浓重胶东口音的声音响起,让我觉得有微风过耳,总是想先笑再说话。然而这个词,如今于我,却万般沉重,一音未起,泪已满眼……此时,我的老师,敬爱的朱德发先生,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22个小时了。五四精神今犹在,人间已无朱德发!从今往后,我要到哪里才能找到我的老师、世界上最可爱的那个老头儿呢?7月7日上午,忽闻老师病

文章来源:《山东女子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sdnzxyxb.cn/qikandaodu/2020/0803/332.html


上一篇:开出“999朵玫瑰”的校园
下一篇:开学第一课,别让仪式感缺席